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如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創新主體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一組數據給出了答案:今年上半年,我國各地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立案共計1.38萬件;知識產權代理行業“藍天”專項整治行動查處案件58件,罰沒金額500萬余元;國外申請人在華發明專利授權5.4萬件,國外申請人在華商標注冊量為9萬件。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優化了營商環境,集聚了創新動能,也使得國外申請人在華開展商業活動和知識產權布局的意愿不斷增強。
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專業性強、程序簡便的特點,有利于促成專利侵權糾紛的快速解決,是快速化解民事糾紛的“分流閥”,對于保護創新、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決策部署,做好重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制度的具體落實工作,加大對涉及公眾利益、嚴重影響行業發展以及跨區域的重大專利侵權案件的處理力度,營造公平競爭的良好市場秩序,保障專利權人和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張志成表示。
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的持續向好,使得國外權利人在中國市場開展知識產權布局的意愿不斷增強。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外申請人在華發明專利授權5.4萬件,同比增長30.0%;國外申請人在華商標注冊量為9萬件,同比增長7.5%。其中美國申請人在華發明專利授權、商標注冊同比分別增長35.0%和8.9%。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國外企業對我國營商環境向好抱有信心,愿意在華開展商業活動和知識產權布局。